上海垃圾综合治理指标:27000吨/日处理能力 100%无害化处理 原生垃圾零填埋
核心指标 可推行垃圾分类的区域全覆盖。 垃圾资源回收利用率达38%。 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达27000吨/日。 湿垃圾处理能力达7100吨/日。 垃圾焚烧处理能力达18000吨/日。 基本实现原生垃圾零填埋。 推进建筑垃圾消纳场所及资源化设施建设。 推进市区两级静脉产业园区建设。 上海垃圾综合治理的实践和探索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,按照市委、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,我们结合实际,自2016年5月,经过为期3个月的密集调研、公开并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建议,同时集聚了政府各主管部门的意见,制定了上海加强垃圾综合治理的实施方案。 一、上海垃圾管理现状概述 上海市垃圾管理主要涉及生活垃圾、建筑垃圾等。2015年,上海生活垃圾清运量790万吨,经分流分类后进入末端处置的生活垃圾量为600万吨;建筑垃圾申报处置量达到1亿吨。 (一)生活垃圾全程分类的管理构架初步形成,分类减量实效亟待提升 “十二五”期间,上海生活垃圾按照“大分流、小分类”的基本路径,初步建立了餐厨垃圾、餐厨废弃油脂、集贸市场垃圾、大件垃圾、绿化垃圾等分流系统,推进了居民日常生活垃圾按有害垃圾、可回收物、湿垃圾、干垃圾“四分法”分类模式,实现了400万户居民垃圾分类和100万户居民绿色账户的服务覆盖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达到100%。但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居民参与率低,居住区物业驳运环节混装混运现象矛盾突出,分流分类后的各类垃圾末端处理结构不平衡,湿垃圾特别是餐厨垃圾处理能力严重不足,可回收物因再生资源回收体系萎缩,难以适应城市循环经济发展需求。 (二)建筑垃圾收运处全程管理体系尚未建立,分类处理能力严重不足 上海建筑垃圾按工程渣土、工程泥浆、工程垃圾、拆房垃圾和装修垃圾实施分类管理的原则已经明确。工程渣土管理制度相对完整,工程垃圾资源化利用体系基本成型。但建筑垃圾全程管理机制尚不健全,源头减量难以落实;转运体系非常脆弱,转运码头持续减少,运输过程中B体育·(sports)官方网站污染和交通事故时有发生;消纳及资源化利用能力严重不足,尤其是拆房垃圾和装修垃圾资源化利用设施亟待建立。 (三)垃圾管理原有模式面临精细化管理和市场失灵的双重考验,亟待理顺体制机制,实现体系重构 上海生活垃圾传统粗放式收运处体系(投放一个桶,收运一部车,处置一个坑)已不能适应分类减量管理的要求,建筑垃圾依赖市场自发平衡的消纳模式也难以为继。垃圾管理正在从行业管理向社会管理转变,相应的体制机制亟待调整。 |
相关文章
- 上海市2020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计划2020-03-27
- 上海可回收物运输方式2023-12-26
- 上海可回收物补贴2023-12-26
- 上海可回收物废物流处理处置图2023-12-26
- 上海部分废塑料利用企业情况(综合利用的资源数量(万吨))2023-12-26
- 上海部分废玻璃利用企业情况(综合利用的资源数量(万吨))2023-12-26
-
全球及中国绿色甲醇行业分析报告,通过对2024-2025年绿醇市场调查研究,涉及行业政策、需求、供给竞争、技术、产业链、市场前景、市场风险及投资建议等,调研报告同时对2025-2030年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洞察。[详细]
针对垃圾焚烧烟气治理降本增效难题,全球过滤技术的领导者戈尔推出GORE®DeNOx SCR催化脱硝滤... 详细
|
全球及中国绿色甲醇行业分析报告,通过对2024-2025年绿醇市场调查研究,涉及行业政策、需求... 详细
|
- [公司战略] 垃圾焚烧烟气治理降本增效的全新答案:GORE® DeNOx SCR催化脱硝滤袋
- [监测报告] GEP Research全球及中国绿色甲醇行业分析报告
- [监测报告] 丁二酸(酐)行业全产业链分析报告
- [咨询报告] GEP Research生物质绿色甲醇市场研究报告
- [咨询报告] GEP Research双碳双控市场机会研究报告(2024年)
- [政策法规]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
|
|
|
|
|
|